基层声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座谈会暨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会议

(陈佳琦 于航)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品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红色专项一等奖、主赛道三等奖、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组特等奖。为进一步凝练经验,强化激励引领作用,11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师范楼102多功能会议室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座谈会暨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会议。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金永灿,校团委副书记严钟硕,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主任杜有出席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竞赛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陈艳玲主持。

金永灿在讲话中强调,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工作,全力培育“铸牢”实践育人文化品牌,打造“铸牢”实践协同育人平台,丰富“铸牢”实践育人服务内涵,积极开展“铸牢”实践育人合作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要紧密团结在校党委的周围,立足全面引领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实践的现实需要,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全力打造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育人高地。

严钟硕、杜有先后发言,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学校参加竞赛并荣获佳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学院未来开展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刚对校党委、校团委的支持关注表示感谢,并代表学院作表态发言。陈艳玲作总结发言,对进一步提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的认识提出要求。竞赛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一级学科主任张寿,纲要教研室彭怀彬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蔡银珠,参赛选手代表2022 级本科生孙钰航、蒋沛含先后发言。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开展学院“挑战杯”系列项目培育工作,努力完善项目孵化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本次“挑战杯”赛事取得优秀成绩为契机,“以一带多”掀起青年科创热潮,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及“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做出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艳玲主持会议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金永灿讲话

校团委副书记严钟硕发言

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主任杜有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刚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一级学科主任张寿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彭怀彬副教授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蔡银珠发言

参赛选手代表、2022级本科生孙钰航发言

参赛选手代表、2022级本科生蒋沛含发言

活动现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