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声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精神

11月7日下午3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师范楼227会议室,召开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陈艳玲主持。

学院院长赵刚教授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参会教师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中华民族”一词所做的概念研究呈多样化,延伸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词源表述。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是研究民族政治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建构的纵深化探索;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参会教师代表依次发言交流学习心得。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林海顺表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积极探索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要立足于校训中“融合”的“和合”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拓宽思路;学科教学(思政)主任邵希芸副教授、专业教师张敏表示,思政课教师应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深入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相融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在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话语的建构研究上下功夫;新进教师代表任路表示,深入挖掘地区红色文化革命教育的区位文化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实现创新突破。

陈艳玲作总结发言。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对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建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部署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队伍,当好信仰坚定的领路之师;要进一步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科研团队,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要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学院党委书记陈艳玲主持会议

学院院长赵刚分享学习心得

活动现场(一)

活动现场(二)

关闭